北京安定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科 普 | 从减药到停药,走出抑郁症阴霾的他都做对了什么?

字号: + - 14

1.jpg

2024年的初夏,许先生如约而至,来到诊室,距离上次复诊已经过了半年时间。他优雅地推门进来,面露微笑,坐在医生对面,娓娓道来,“整体还是很稳定的,我已经做好准备停药了。”他用平静、温和的语气讲述着过去这段时间的生活,最后不忘表达自己的立场。医生点头回应,但还是有些不放心,“您从出院到现在有三年了,药物减量维持也有两年左右了,工作生活都稳定,现在确实是个停药的好机会。你的正念治疗做的怎么样?药物可以停,正念练习可不能停呀。”

2.jpg

许先生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大夫,我从正念治疗中获益很大,正念重新塑造了我,它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如果有人不让我继续做正念,我反而不知道要怎么生活了。”

过往

许先生数年前离异时经历首次抑郁发作,服用度洛西汀疗效很好,此后多年一直使用低剂量度洛西汀维持治疗。

2020年年底,因被诈骗数十万,难以承受,二次经历抑郁发作。

2021年初秋,他在家人的陪同下住进病房,面容憔悴,眼窝深陷,受尽失眠的痛苦。看到医生走来,不自觉地后撤身体,闪烁的眼神显示出生怕被人窥探到内心。许先生言语凌乱,颠三倒四,谈话时突然捂住耳朵,起身便往床下躲。原来他凭空听到警笛的声音,认为警察把他当作诈骗团伙的一员,要来医院抓捕。

3.jpg

两个月前他曾在外地精神专科医院住院,觉得医护人员是诈骗犯同伙,拒绝继续住院,才被家人送来北京治疗。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重新调整了治疗方案,许先生的幻觉、妄想症状很快得到改善,人也放松下来。许先生有过禅修冥想的经历,对心理治疗也很有兴趣,医生就向他推荐了正念治疗。住院期间,由病房医生带领,出院后许先生独自练习,定期复诊反馈。

当下

今年是许先生进行正念治疗的第三年了。这三年中,许先生每2~3个月复诊一次,与医生谈论药物治疗的效果、生活的变化,练习正念的心得体会。药物治疗方面,从第一年的足量巩固治疗,到后两年的减量维持治疗,抗抑郁药持续发挥作用。药物与正念相互配合,共同起效,保障许先生良好的生活状态,也为后续停药打下基础。医生不止一次地感慨许先生的变化,难以将眼前的绅士和记忆中那个萎靡的中年男人联系在一起。许先生谈话的内容也与之前大不相同,治疗最初阶段许先生谈论的话题都围绕着过往生活中的不愉快经历,反复提起当时的每一个细节,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而现在许先生所谈论的事情都是关于当下的感受,全神贯注地与医生交流,思路清晰,情绪稳定,谈话中恰当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在传递出他对正念的理解和运用。

4.jpg

医生询问他是否愿意成为正念治疗的推广者,向大众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欣然接受,还推荐了《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这本书给医生看。许先生说,“普通人进行正念治疗,光看理论书籍是不够的,需要有一本可以当作操作手册的书对我们进行指导。跟着这本书练习,就像身边多了一位治疗师。每当我遇到困惑的时候,这本书都能给我答案,而且常看常新。”

放空

“正念”被定义为有意识地、非评判性地关注当下的体验,意味着接纳自己的情感、思想,专注于此时此刻的感受,不对自己的体验做出评价。“正念治疗”起源于佛教禅修,是西方认知科学与东方冥想练习的结合。正念练习方法,包括呼吸观察、身体扫描和行禅。呼吸观察是聚焦于呼吸,以此作为锚点,稳定心神;身体扫描是引导注意力到身体不同部分的感觉上;行禅是以步行冥想的方式实践正念。这几种方法对练习的场地、时间都没有要求,可以说是“随时随地、想练就练”。

人们可以在通勤路上和做家务时练习正念,这些行为不用分散过多的注意力,可以更加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即使被打断也没有关系,因为注意力分散是正常的,宽容地对待自己,温柔地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当下的感受中。当人们沉浸于忙碌的工作、身心俱疲难以抽身时,可以给自己留出“三分钟”时间——瘫坐在沙发上,放空自己,只感受呼吸的身体。在这短暂的“三分钟”里,世界仿佛静止,只和自己有关。时间一到,伸个懒腰,重新返回日常生活。

5.jpg

接纳

通过正念练习,许先生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对它们进行评判。这种接纳有助于减少内耗,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加冷静地应对压力和挑战。通过正念练习,还可以增强对身体的感知,让许先生更加意识到身体的需求和限制,从而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许先生发现自己拿起手机刷视频的时间少了,进行冥想的时间多了,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清晰,不知不觉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让许先生惊喜的是,他开始更加容易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抱有感恩之心;他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不再因为“计划被打乱”而暴躁生气,时刻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面对一切。许先生越来越意识到,正念是一种自我探索的工具,非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他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识别自己的思维模式。正因为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也会对自己不断地接纳。

正念治疗,作为一种基于证据的心理干预方法,已被广泛认可,因为它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增强对压力的应对能力。正念练习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或场所,只需一点时间和开放的心态。通过有意识地关注当下的体验,包括呼吸、感受和思维,大家都可以学会以更健康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本文选自《心理与健康》杂志。图片来自网络。(作者: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