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定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夏季失眠、焦虑、抑郁,中医教你这样养生

字号: + - 14

  6月21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随着气温升高,全国各地都开启了“蒸笼”模式。很多人的生理、心理都出现了波动,小安也时常感到食欲下降、情绪烦躁。酷暑难耐,精神疾病患者更为敏感,近期的医院门诊中,尤其是焦虑、抑郁、失眠的患者较为常见。

  为什么夏天容易诱发精神疾病?什么样的人更容易中招?夏季究竟该如何正确养生?小安邀请北京安定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王娣主任为大家讲讲如何根据节气变化,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顺时养生,安然度夏。

  为什么夏季多诱发抑郁焦虑

  中医认为夏季是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前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这当中,夏至可以说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但物极必反,从夏至时,阴气始生,昼渐短,夜渐长,也就是说阳气越来越少,阴气越来越盛。

  而“人与天地相应”,夏天人体阳气浮跃在表,随出汗而外泄。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大汗伤心,夏季出汗过多还会“伤心”。如果出汗太多,会造成心阴耗伤,心阳外泄。《黄帝内经》中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阳亏损,人“失神”,人就容易闷闷不乐、困倦乏力,出现抑郁、焦虑及失眠的症状。王娣医生特别指出,中医的心不是西医解剖学上的心脏,而是一个功能概念,包括全身血脉和神志活动。

微信图片_20230704195650.jpg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中招

  王娣医生表示,按年龄段划分,夏季门诊患者中,中老年群体以及40岁以上的更年期女性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按体型划分,很多体型偏瘦的人在中医体质上属于阴虚火旺,夏季体内津液亏损,很容易出现烦躁易怒、坐立不安等焦虑的表现。

  夏季如何正确养生,摆脱“坏情绪”

  《黄帝内经》中记载: “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所以养心守阳是夏季养生的关键。

微信图片_20230704195654.jpg

  饮食

  夏季建议多食用当季的食材,尤其是红色的食物,红色入心。比如西红柿、西瓜、樱桃等。从生物学上来说,它们本身含铁量高,可以补血,从而达到补心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患者在知道这点后,会自行进补,但单纯补阳非常容易上火。王娣医生提醒,有的病人吃人参导致满嘴溃疡,还有人吃羊肉高热不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盲目补阳,一定要听取专业医师/中医医生的意见。

  睡眠

  王娣医生指出,门诊有许多情感障碍的患者,都有熬夜的习惯,尤其是睡“子午觉”这一块,不少人都很难做到。

  所谓的子午觉是晚上11点到凌晨3点,需要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这个时间段是肝经、胆经排毒的时候。如果这个时间长期不睡,肝胆经毒排不出来,肝气不舒,便容易肝郁。

  调理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简单来说,就是趁着夏季,把身体的阳气养足,冬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少生病,比如像感冒或者呼吸道相关的疾病出现的概率会少一些。而针对患者的治疗项目,主要是减少病人在冬天的发作次数,以及身体的基本调理,包括安神、通便、减肥等。如果和小安一样单纯想减肥,也可以来北京安定医院挂个号,体验一下哦。

  冬病夏治中比较典型的治疗对象是痰湿体质的患者,由于日常生活习惯不好,长期卧床、缺乏运动、饮食偏好肥甘厚腻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长此以往,痰湿凝聚。从中医的角度说,痰迷心窍,也会出现精神疾病。中医可以通过拔罐、针灸、穴位贴敷、红外线照射等方法可以祛痰湿,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