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定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不幸中的万幸

字号: + - 14

7岁的靖祎从小就招人喜爱,但最近添了一个坏毛病:频繁用力地挤眼睛甩脖子,靖祎的父亲一向教育严格,因此,对她的这些新毛病大加批评管教。而这些问题非但未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开始小声地骂脏话。一次,在安定医院儿科实习的小姨恰巧看见刚刚被父亲训斥完的靖祎正在哭泣,她弄清了始由后就建议姐姐和姐夫带孩子去安定医院儿科找儿童精神科医生看病。开始,靖祎的父亲很反感:我女儿好好的,怎么可能是精神上的问题呢?后来经小姨的耐心解释后,一家人终于来到儿童精神科为孩子治病。果然,还没到一个月,孩子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挤眼、甩脖子、骂脏话……统统消失了。靖祎的小脸又挂起了灿烂的笑容。

原来,靖祎罹患的疾病是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这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运动和发声抽动都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但界限不清。如眨眼、斜颈、耸肩、扮鬼脸等属于简单的运动抽动;蹦、跳、打自己等属于复杂的运动抽动。清喉声、吼叫、吸鼻子动作等属于简单的发声抽动;重复言语、模仿言语、秽语等属于复杂的发声抽动。各种形式的抽动均可在短时间受意志控制,在应激下加重,在睡眠时减轻或消失。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抽动多发生于儿童时期,部分呈慢性病程可持续至成年。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病之比为(3~5)∶1,平均起病年龄为7岁,典型病例起病于2~15岁。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而分为:①抽动症;②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③Tourette综合征。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此障碍非常多见,症状从轻到重,复杂多变。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不仅仅只表现为抽动,而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种情绪和行为问题,因而影响学习和社会适应。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孩子乃至成人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也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


过去常规治疗抽动障碍的药物有:氟哌啶醇(haloperidol)、哌迷清(pimozide)、泰必利(tiapride)、可乐定(clonidine)等,它们对抽动障碍的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部分病人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满意效果,有一些病人则因难以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影响治疗效果,若病人同时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强迫障碍等行为问题,治疗上就更加棘手。有资料表明这些药物出院时近期疗效亦不够理想,痊愈者只有16%。近几年一些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出现在抽动障碍的治疗情景中,并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此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开辟途径。


疾病给人们带来了不幸,而靖祎在其不幸中的万幸却给她带来了迷茫中的福音:周围有懂得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家属;有正确的就医途径和科学开明的就医观念;有新时代的更多的有效而副作用轻微的药物……


愿像靖祎一样在苦难中彷徨的孩子早日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