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定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健康教育

科普文章

抽动症—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新危机

字号: + - 14

近年来,抽动症因其逐渐升高的患病率和严重且广泛的损害而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该症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无目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群运动抽动(如挤眉弄眼、做怪相、耸肩膀、甩胳膊踢腿等)和发声抽动(清嗓子、咳嗽声、鼻吸气声、说脏话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症状、情绪问题、攻击破坏行为、学习困难等。抽动症的病因尚未明白,病程长短不一,如长期持续,可成为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一般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4:1,多起病于2~15岁,5~7岁为高峰。目前抽动障碍已经成为儿童期一种常见和多发的精神行为问题。

对于抽动症的患儿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但不少父母对此类障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将此症误认为是眼病、喉咽部疾病而辗转于五官科反复就医,有的认为抽动症长大以后会自然痊愈而“守株待兔”,更有许多人将抽动症和多动症混为一谈。 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孩子产生实质性的多方面的损害。这种损害综合起来包括如下方面:


1、继发学习困难。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


2、个性发展问题。0~7岁是个性(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7岁以前发病的抽动症患儿很容易导致人格的不健全。7~15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自我评价大多来自外界,如老师、同伴和家长。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3、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我国已故的著名心理学家丁瓒先生说:“人类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这种不良影响的最终结果是社会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和社会功能的缺陷。


4、给家庭带来不良影响和负担。面对孩子的这种找不到原因的疾病,许多父母百般困惑甚至互相责备,他们往往会体验到高水平的压力、自责、社会隔离、抑郁甚至婚姻不合。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抽动症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新的危机,而且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有效地关注和帮助这类孩子,使他们顺利健康的成长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