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定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赴昆明心理救援小组阶段小结

字号: + - 14
我院赴昆明心理救援小组(西英俊、刘竞、黄建军、李雅文)自到达昆明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按照本次恐暴事件的性质、当地具体情况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特点制定了七条工作原则:1、服从统一指挥;2、遵守工作纪律;3、立足实际情况;4、切中核心问题;5、明确工作方向;6、扎实深入高效;7、团结当地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干预工作,初步完成了预期工作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深入医院摸排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1、从突发事件性质来看,“3.01”恐暴事件不同于自然灾害,此类突发事件会对个体和群体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创伤,尤其是人际之间的安全感会遭受严重破坏。
2、突发事件所涉及的受创人数多而复杂,受创人员不仅仅包括伤者,而且还有伤者家属、死者家属、现场目击者、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等。在伤者中,年龄范围广,上至70多岁老人,下至2个月大的婴儿。其中儿童、妇女伤者有1/3多。而且,因为云南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所以伤者里面也包括有佤族、彝族等少数名族同胞。因此,不同性别、民族、年龄的心理受创者其精神状态各不相同。
3、由于事发突然,伤者被紧急送往昆明10家医院,但不同医院因为离事发现场距离远近不一及医疗资源是否充足,所以各家医院收治的伤员数量不一。并且,在大多数医院中,无精神科或临床心理科门诊以及相应专业的专家。因此,出现有的医院收治伤员多,但无法自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引导和团结当地力量,多种心理干预措施初见成效
1、整合资源,使心理干预有序而高效。
在云南省卫生厅的积极协调下,我们与省厅委派的6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汇合,一起召开了会议,成立“3.01”心理危机干预核心小组,对下一步心理干预工作制定了明确的方案,组建了三级危机干预人员组织体系,明确了定点干预与流动干预的工作模式,统一了干预数据上报流程,确立了甄别和转诊机制,初期心理干预的方法以及短程心理干预与长程心理干预并重的工作原则。通过沟通并整合资源,提高了心理救援的速度、质量和效果,减少了资源浪费。
2、对所有在本次事件中伤员以及相关人员(伤者家属、死者家属、铁路职工、医务人员)完成各种形式的心理干预268人次。干预形式为集体干预、个体干预、药物干预。集体干预形式以集体晤谈等形式进行,个体干预的主要心理干预技术为稳定化技术及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技术(EMDR)。
3、已在6家没有精神心理科的医院设立为期1个月的心理服务站。。每个服务站稳定设置心理治疗师2-3名、志愿者5-6名、院内联络员1名,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出现。同时,心理危机干预核心小组根据各家医院心理干预需求的不同随即调配专家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每一位需要心理干预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服务。
4、对表现急性应激反应的伤员(多表现有焦虑、恐慌、警觉性增高、安全感缺乏、失眠)采取适当的精神科药物干预30余人。对可疑精神障碍患者转诊1人。
5、危机干预组成员在伤者所在医院,向伤者及伤者家属发放由我院印制的关于心理危机健康小折页500份。及时、准确的传递关于危机的正确理念,引导他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平稳度过危机状态。
6、按照既定工作计划,卫计委心理干预小组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完善所有被干预人员的心理档案的建立。完成所有伤员的最后随访和评估,并将与当地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完成任务交接,以实现心理干预的可持续性。
7、在卫计委的统一安排下,接受包括新华社、健康报、春城晚报以及新京报等媒体采访2次,实施心理危机相关知识的大众健康教育。
三、评估与小结
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西英俊、刘竞、黄建军、李雅文)作为“3.01”恐暴事件后卫计委派往事发地参与救助的一支队伍,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我们相信这次的心理危机干预,我们不辱使命,为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的救助和维护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对当地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起到了引领和督导作用,真正发挥了国家队的优势和作用。
在目前的随访和评估中,我们认为目前伤者的整体心理状态平稳,心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可以说达到了急性期心理干预的预期目标。并稳妥实现了后续心理干预的任务交接,使长期的心理干预得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