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定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百年安医 >>安医人

百年安医

安医人

2009年度安医十佳工作者

字号: + - 14

  张瑞美

  努力营造“轻名利、远是非、正心态”的工作环境,是她一贯的追求。从护理管理到科研教学,又转到行政管理,她尝试着角色的转变和适应,转变的诀窍就是不断充电学习。她边学边干,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提高。2009年是繁忙的一年,对于新的岗位她有太多的陌生。可是时间不等人,从政策理论的学习、管理文件的起草、各种会议的组织、各部门工作的协调、严格信访管理以及院内大型活动的全程协调和策划,她全身心投入。向上级领导学习工作作风、管理艺术;向同事们学习工作经验、应急能力,遇有重要的事,常要工作到深夜。在她不倦的努力下,60年大庆、预防“甲流”、平安医院、“质量万里行”、实施办公OA系统等工作,特别是新门诊病房楼的奠基仪式全部圆满完成。她是院办主任,始终恪守着严格管理的工作准则;她是科室里的大姐姐,生活上无微不至关怀着下属。她的爱心化作阳光温暖了每一位同事的心房、她的关怀变成力量,凝聚了一个年轻的团队。润物细无声,在她身上得以体现。

  林涛

  在汶川震区,当第一批医疗队即将返京时,他立即向战地临时党支部写了请战报告书,“我愿意把自己的知识用于抗震救灾,这是国家最需要、而我们又能为同胞奉献的地方。如果说辛苦,大家都很辛苦,我还年轻力壮,我应该留下工作;如果说有再次地震的风险,我愿意亲爱的同事们远离风险,让我来坚守岗位”。战地党支部被他的精神感动了,批准了他的请求。他就是这样的执着,做病区主任、开焦虑门诊、举办培训班、承担对外交流工作,他都忘我去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2009年,他应邀参与了7.5扎针事件、积水潭爆炸事件和机场航站楼极端人员的心理干预与疏导工作,他扎实的专业功底、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出色的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作为百姓欢迎的科普专家,他不辞辛苦,足迹遍及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遍及大中小学校、社区、公安、国家机关等单位,他倾心把心理健康的理念传播给人民大众。他有许多粉丝,是喜欢他的大学生们。为了社会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心身健康,年轻的心理博士时刻准备着!

  李艳茹

  来无抽治疗室已经三年,她熟悉了这里的一切,适应了这里的紧张、感受了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所寄托的期望。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她苦练基本功,“一针见血”是家属和同事们赐予她的美称。她认真钻研,虚心好学,很快熟练掌握呼吸机、除颤机和监护仪的使用,并辅导其他同事。人说,艺高人胆大,用到她的身上很合适。遇到紧急情况,她沉着、冷静、展示出高水平的应急能力。她多次协助医生完成危重患者的治疗,多次配合主任抢救濒危患者获得成功。她纤细,但很坚强,科里工作量大,人员紧张,孩子却生病住院,她依然照常工作。她尽了护士的义务,做为母亲,她却眼含热泪。她深知,选择了精神科护理,就是选择了风险,就意味着奉献。她品尝了护理生涯的苦辣酸甜,用圣洁和善良演绎白衣天使的情怀。寒来暑往,她给无数的患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春夏秋冬,她让众多的病患感受人间真情。

  马征

  他曾连续两年荣获市局级“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曾舍生忘死率小分队进入地震重灾区,为救治被埋139小时的汶川医生夜不能寐,在堰塞湖随时可能决堤淹没驻地的关键时刻,他向战地临时党支部庄严承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与灾区同胞生死相依。门诊是医院一线的前沿,面对满怀希望来自祖国各地的患者,作为门诊部主任,他严守工作准则,力抓医疗安全,有效的工作为门诊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他创造了部门绩效改革的新方案,以全方位量化考核实现了多劳多得,激励人心、鼓舞干劲、取得了成效。2009年,门诊留观床的使用率上升至60﹪;药品比例降至83﹪,全年门急诊创收7793万元,占全院收入的54﹪,全年门急诊无差错、无投诉,并荣获了三个季度的三项奖励。改革的艰辛他尝试了,怀疑不满的目光他看到了,彻夜不眠的思虑他体验了。当看到优化管理带来的累累硕果,看到职工脸上绽放的笑容,在他心中一切都释然了。

  王伏虎

  与试剂、试管、操作台,血、尿、便等标本打了23年的交道,职业的责任让他懂得细心、严谨、准确无误是多么重要。他常说,“不要轻视我们的检验工作,在我们手里攥着患者的半条命啊”。正是这种性命相托的期望,让他的检验工作融进了高度的责任感,使他多年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习惯。他常年从事传染病的筛查,负责艾滋病初筛的质控,这是一个不容出错的工作,否则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痛苦。他工作中细心又细心,查对再查对,遇有可疑结果他会多次反复实验,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他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热情是他的特点,助人是他的本色,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需要他帮忙,他从不说“不”。忙碌的身影,可亲的笑容,是他的名片,每一天阳光般地展示给认识与不认识的人。

  王刚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他喜欢、推崇这句话。在医疗、教学、科研的重压之下,作为有志于精神卫生事业和医院发展的他,以乐观相依、以坚韧为伴,忠诚事业、敬业奉献,谱写了医者的平凡与辉煌。他曾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赴美从事博士后项目研究;他将来之不易的科研经费用于我院精神药理研究;他曾穿越生死线,为抗震救灾的战士们心理减压夜以继日,被誉为部队中优秀的地方专家。2009年,他承担的科技项目获美国斯坦利医学研究基金会项目,经费达76万美元;他认真查房、按时出诊,以自己的热忱博爱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多次被评为院局级优秀共产党员,光荣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9年春天,站在“首都健康卫士”的领奖台上,他的心情非常激动,自己的一切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祖国、献给精神卫生事业。如今,在他的手机里,留存着一条他曾治愈的一位患者发给他的短信“当有人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我只关注你飞得累不累”,他说,就为这份真诚的理解,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孟庆玲

  凡事要善待他人、凡事要换位思考、这是她作为人事干部的追求。有人说她不食人间烟火,不会利用权力为自己服务,可她说,“在岗多年,我深深感到手中的权力是职工给的,为职工服务是我的本职,为职工解决问题是我的责任,大家对我工作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人事工作政策性强,关系每个人的利益,她不遗余力地学习历年的政策文件,力争成为人事工作的行家,力求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2009年,她抓工作质量、抓服务质量、抓管理质量,提出了“规范管理、公平正派、热情细致”12字科训,强化“今天的工作不要给明天的他人留麻烦”的理念。她组织了新职工军训,酷暑中,与新职工们吃住在一起,磨练在一起。早晚作息,她忙前跑后;有人生病,她无微不至,受到新职工的尊敬和爱戴。她有一个愿望,把人事科建设成优质服务的品牌科室,以全科同志的敬业精神和高水平工作为医院争得荣誉。、

  封砚村

  工作了15年的她,仍像个小妹妹,细声细气,温柔可佳。但作为医院心理救援队的一员,她很坚强。徐州近10天的心理强化培训,几千米的速跑、高难度拓展项目,她通过了;面对恐怖的画面和模拟自杀现场,她挺住了,她获得了战友们的一致赞誉。在工作中,她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从参加工作就一直没有放弃过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1998年获得护理大专文凭;2004年获得成人高考护理本科文凭。但她没有满足,依旧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并与护理同行共同分享;凭着毅力,她安排好家里的各种事情,从没因孩子的年幼、父母的生病影响工作。临床带教,是她钟爱的工作,为了安定医院明天的发展,她愿意把安医的精神连同精湛的技术传承下去,她做到了,做得很好,受到学生和新护士们的喜欢及好评。她是患者心中温柔的姐姐,是青年护士严格的老师,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王玉娟

  她是年轻的党员护士,11年工作如一日,她最大的特点是四勤:“手勤、眼勤、嘴勤、腿勤;四个一样:领导在与不在服务热情一样、白班和夜班护理质量一样、检查与不检查精神状态一样,对待所有病人亲情都一样。上班是快乐的,她的脸上总是微笑,把愉悦带给患者和护士姐妹。她技术熟练,手法轻柔;夜间巡视,她轻轻地为患者掖好被角,为难以入睡的病人送去抚慰。历次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考试,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人总有不开心和不如意的时候,干的腰酸背痛下不了班;忙得满头大汗不被患者理解;离开幼小的孩子与患者一起过年,但是每当穿上白衣、走进病房,看到患者期待的目光,那一点苦、一点累、一点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微笑挂在脸上,关切的话语流淌,幸福在护士与患者的心中荡漾。她常说,谢谢我的职业,让我感受幸福,让我学会承担,让我体验白衣天使的骄傲。

  毛佩贤

  当他站在“人文医学奖”的领奖台上,面对鲜花和掌声,想得最多的是“我是一名医生,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他曾这样写到:“一位科学泰斗这样说过:作为一名医生,就要耐得住贫穷,耐得住寂寞,行医如履薄冰,不能丝毫大意。我要用这句话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行医。”他是这样体会的,也是时刻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作为科主任,他“以临床为根本,以科研为目标”练团队、带团队,不断增强意识、发挥优势、由易而进、逐步提高。2009年,他理清思路、向管理要效益。临床工作、科研教学水平、科普宣传的力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锤打磨练了一支团结向上的领军团队。他是一个领导者,顾全大局;更是忠实的执行者,无谓困难。无论查房、会诊、讲座、突发事件的参与、对外工作的支援他都认真去做,就连院内咨询也是身体力行。来院工作已经20多年了,在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特殊岗位上,他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漫漫行医路,奉献一片情,为了早日解除患者的痛苦,为了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为了医生这个崇高的职业他默默工作着。

  王俊荣

  “交给她办的事我们绝对放心”这是同志们对她的评价。朴素的语言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和代价,只有她自己知道。精神科门急诊是高风险、高强度的岗位,需要职业操守和风险意识、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全年她接诊患者9600余人次,处理急症患者800余人次,参与抢救10余人次,书写的门急诊病历更是不计其数,在年终总结中各项工作她名列前矛。代表急诊医生接受“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她的工作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夜间,门急诊工作危险性大且繁重,一次次急症的处理,让她知道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是害怕,更多的体验是家属的感激带来的欣慰。母亲病故,她知道门诊人手少只休了5天假,就匆匆赶回医院上班,让繁忙的工作冲淡失去亲人的痛苦。她是一个质朴淳厚的医生,在她心中患者占据了很重的位置;她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为同事们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时刻为他人着想的行动,为大家所钦佩和好评。